学习新思考 红色诗词助力新时期青年思想政治教育

来源:学习强国  作者:孙明辉

红色诗词是指以毛泽东、周恩来等无产阶级革命家为代表的优秀中华志士,在探索民族独立、国家富强斗争实践中所创作的诗词佳作,是中华优秀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国共产党发展壮大的艺术写照,诠释了老一辈共产党人敢于牺牲、不畏艰难、为民谋幸福的高贵精神品质以及伟大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红色诗词蕴含独特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能够帮助青年更好地认识党的奋斗史,传承革命精神,增强文化自信,坚定理想信念,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红色诗词源自本身的史实记载让青年认清历史事实。近代中国很多重大历史史实都能从红色诗词中找到痕迹与影像。1928年8月,毛泽东主席听闻黄洋界保卫战取得了胜利后写下了《西江月·井冈山》:“山下旌旗在望,山头鼓角相闻。敌军围困万千重,我自岿然不动。早已森严壁垒,更加众志成城。黄洋界上炮声隆,报道敌军宵遁。”生动记录、描绘了黄洋界保卫战这次著名战斗。井冈山革命斗争时期,敌强我弱,敌众我寡,但我军民最终以少胜多,以弱胜强,取得了胜利,生动表明了坚持农村革命根据地的斗争对于革命胜利的重要意义。在井岗山革命斗争时期,毛泽东主席先后写下《西江月·秋收起义》《清平乐·蒋桂战争》《采桑子·重阳》《渔家傲·反第一次大“围剿”》等诗词,这些诗词都较为纪实地描写了井岗山时期的革命斗争,对研究中国近现代史、革命史均是珍贵的写实资料,起到了“以诗证史”的作用,具有明显的历史呈现功能,对青年了解、学习中国近现代史特别是中国革命史具有独特价值。

红色诗词导向明确的信仰教育让青年坚定理想信念。中国共产党建党之初不过50多人,如今已成为超过9000万党员并且长期执政的大党,正带领着亿万中国人民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奋斗,究其壮大发展的原因有很多,最根本的一条是因为中国共产党人有着坚定的信仰。红色诗词都铭刻着特定历史,折射出老一辈共产党人的崇高理想和坚定信念。夏明翰就义前写下“砍头不要紧,只要主义真。杀了夏明翰,还有后来人。”周文雍在监狱墙壁写下“头可断,肢可折,革命精神不可灭。壮士头颅为党落,好汉身躯为群裂。”方志敏在狱中写下“敌人只能砍下我们的头颅,决不能动摇我们的信仰……这些诗词呈现了宁死不屈、铁骨铮铮的共产党员形象,充分彰显了他们为信仰而死的坚定意志。在自媒体高速发展的今天,社会资讯混杂,知识获取碎片化,社会思潮激荡起伏,价值取向日趋多元,青年价值引领困难不断增大。红色诗词可以成为引导青年树立正确理想信念的优秀素材,通过学习红色诗词,加强青年党史教育,使他们在观照历史的比较思考中坚定理想信念。

红色诗词旗帜鲜明的政治主张让青年坚定立场观点。一部分红色诗词是革命先辈在特定时期就特定问题、事件等的抒怀与记录,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特定的政治主张,具有较明显的政治宣言功能。1941年1月,周恩来在皖南事变后写下“千古奇冤,江南一叶;同室操戈,相煎何急”,深刻揭露了国民党反动派制造的皖南事变,声讨控诉了反动派卖国投降、屠杀新四军数千人的罪行,坚定地表达了共产党的政治态度。1949年毛泽东主席写下《七律·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钟山风雨起苍黄,百万雄师过大江。虎距龙盘今胜昔,天翻地覆慨而慷。宜将剩勇追穷寇,不可沽名学霸王。天若有情天亦老,人间正道是沧桑。”形象呈现了党和人民军队与国民党反动派斗争到底的政治主张和坚定决心。通过红色诗词理解党在特定历史时期的政治主张和方针政策,是红色诗词学习的重要内容。

红色诗词一以贯之的文化传承让青年理解优秀传统。红色诗词作为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品,汇集了中国革命史,在记载历史、再现历史、普及历史知识方面发挥着明显的文化传承作用。同时,红色诗词从修辞、韵律、用典等方面,塑造了作品意境,传承并创新了中国古典诗词的优秀品质,其意象、感染力、震撼力形象诠释了共产党人的审美价值。毛泽东主席的诗词既有绝句律诗,也有杂言诗,他填的词运用了沁园春、贺新郎、菩萨蛮、念奴娇、蝶恋花等20余种词牌。他的诗词用典巧妙、对仗工整、结构严谨,经常引用、借用古诗词中的名言佳句,从文化名人到民间故事、神话传说,从历史典故到天文地理、古今中外,中国传统文化元素无处不在。他曾说“旧体诗词源远流长……(它)要发展,要改造,一万年也打不倒。因为这种东西最能反映中华民族和中国人民的特性和风尚。”通过红色诗词的诵读学习,有助于青年理解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

红色诗词润物无声的心理调节让青年树立乐观精神。在中国革命和建设过程中,中国共产党人遇到了无数难以想象的困难险阻。在这些困难险阻面前,老一辈革命家展现出了无所畏惧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1929年6月毛泽东落选红四军前委书记,之后离开红四军到闽西指导地方工作,因为心情不好再加上积劳成疾生了一场大病,直到当年10月才治愈。毛泽东大病初愈之时触景生情,写下《采桑子·重阳》:“人生易老天难老,岁岁重阳。今又重阳,战地黄花分外香。一年一度秋风劲,不似春光。胜似春光,寥廓江天万里霜。”这首词抒发了他革命豪情万丈的情感。红色诗词蕴藏着崇高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有着崇高的精神追求和豪放的情怀,欣赏红色诗词,能使人产生敬仰和赞叹之情,从而提升精神境界。对浪漫幻想型的青年学生而言,现实的学习生活使他们感到压力,而红色诗词在一定程度上能描绘一个理想世界,能使他们获得某种程度的心理调节,树立乐观精神。

红色诗词自然而然的情操陶冶让青年提升审美能力。红色诗词流传、传播的不仅是诗句,也是对理想信念的讴歌,是青年陶冶情操的绝好媒介。毛泽东主席写的《卜算子·咏梅》:“风雨送春归,飞雪迎春到。已是悬崖百丈冰,犹有花枝俏。俏也不争春,只把春来报。待到山花烂漫时,她在丛中笑。”他用“悬崖”“百丈冰”“花枝俏”等词生动描写了梅花不畏环境恶劣仍然独立绽放的激昂姿态,通过对梅花坚韧不拔形象的塑造,寄托了共产党人英勇无畏,藐视各种困难的豪迈情怀,激励全党和全国人民坚持马克思主义真理,坚定理想信念,其深远的意象意境,使人在获得美感的同时陶冶情操,改善了审美心理结构。

习近平总书记曾指出:“在党和人民伟大斗争中孕育的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层的精神追求,代表着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红色诗词是中国革命文化的重要组成,充分彰显了中国革命精神,是解读中国革命的独特文本。在青年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可以将红色诗词引入思政课程,引入校园文化建设,提升传播广度与效度,激活红色诗词的育人功能,引领青年坚定理想信念。

一是将红色诗词与思政教育课程相结合。老一辈共产党人用鲜血和生命谱写的红色诗词,为思政课提供了宝贵的红色教学资源。思政课可以融入红色诗词进行“浸润式”教学,通过案例式、互动式、情景式教学,开展红色诗词解析、红色诗词朗诵、制作红色诗词视频等形式多样的学习活动,增强课堂教学的吸引力和感染力,丰富理想信念的滋养供给,激发青年对红色文化的认同感,激励青年坚定理想信念。

二是将红色诗词与校园文化建设相渗透。将富有爱国主义情怀和崇高理想信念的红色诗词制成展板,进行“集中式”和“分布式”展览。建设固定的校园红色诗词文化墙,使师生在良好的文化氛围中学习感受。开展红色诗词学习实践活动,寓红色诗词于校园文化活动之中,如举办红色诗词书法展、朗诵会、学习报告会、研讨会等活动,针对思想政治教育的薄弱环节或缺失之处,选取不同的红色诗词进行有针对性地引领教育。

三是将红色诗词与校园媒体媒介相融合。通过微信公众号、视频号等各种新媒体宣传红色诗词,使青年学生能够了解、熟悉红色诗词及背后的故事。组建相关社团,学习宣传红色诗词文化,辅导员等思政工作者可以开通微信公众号等平台进行线上交流学习,使红色诗词文化宣传教育适应“微时代”的传播特点,适应青年的文化需要。

(供稿单位:湘潭大学党委宣传部;作者系湘潭大学党委宣传部副部长,湖南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湘潭大学基地研究员。)

©2021 肇庆学院生命科学学院园林特色专业教师党支部 版权所有